“数字化时代,科技期刊集群化运作是提升影响力的关键。”近日,在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“平台支撑期刊提质与数据赋能”专题研讨会上,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、编审黄延红就科技期刊平台高质量发展与AI赋能出版范式变化提出建议。
黄延红认为,平台集成与AI赋能可有效支持全流程出版、开放出版和学术质量提升,推动智能推荐、审校与自动化营销,显著提高效率。同时,期刊需适应阅读与创作同步的新模式。在AI赋能背景下,学术诚信是核心原则,期刊应倡导诚信建设,建立反查机制监测不端行为。她表示,自主平台建设需依靠团队协作,涵盖出版服务与学术运营等关键环节,以促进期刊国际化传播和整体影响力提升。
针对平台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方向,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表示,普惠型数据平台与AI驱动的运行模式是期刊出版和学术交流的核心趋势。智能体已在科学研究中进行了深度探索,在部分研究领域中实验性应用。AI和智能体可以有效提升编辑、审稿和出版效率。为此,他建议通过多智能体应用提升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能力。他提醒,AI及智能体应用需高度关注价值观对齐、隐私保护与知识公平,避免加剧知识鸿沟。
如何推动科学数据有效利用并与期刊出版深度融合?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杨雅萍表示,依托《科学数据管理办法》,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正整合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以支撑科技创新,构建论文、数据论文与数据仓储三位一体的融合出版模式,从而打破信息孤岛,提升知识传播效率。她指出,大数据时代为科技期刊带来了政策与市场机遇,但也需应对数据标准不统一、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挑战。她建议通过政策驱动、安全制度建设与用户参与机制,构建数据融合生态,助力科学发现。
平台建设的目标在于提升国际竞争力。《中国激光》杂志社总经理、编审杨蕾认为,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,关键在于提升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。她提出平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包括政策引导、资源整合、国际合作、标准化评价和AI赋能。以Researching数字出版平台为例,其聚焦光学及交叉学科,致力于论文发布、学者社区与成果评价,推动国际合作与内容双向传播。她强调,应深化产学研用协同,通过用户互动挖掘需求,实现平台转化与增长。
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主任伍军红则从数据要素视角,剖析了科技期刊产业生态的转型与发展。她说,数据是推动期刊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,可生成优质知识服务产品,反哺其他产业。科技期刊数据产业链涵盖生产、流通与应用三个环节,涉及供应商、服务商和需求商三大主体。研究重点在于数据确权、交易、流通与应用,以及资源化、产品化和价值化的资产化过程。伍军红展望了数据的广泛应用前景,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以支撑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发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