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在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“期刊自主评价体系构建”专题研讨中,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计量与评价部主任杨立英表示,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,有助于推动科研人员学术能力提升,以及学术生态的演进和自我更新。
现场照片
杨立英认为,当前学术生态面临挑战。倡导多元化的学术评价有助于应对这些挑战。她认为,评价体系不仅是衡量学术价值的工具,更具有价值导向,重在引导学术风气、研究方向以及人才培养。
如何借助多维度、多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服务学术共同体,爱思唯尔全球期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孙岩表示,首先要基于定量和定性方法协同决策,其次要负责任地使用一系列指标。孙岩表示,使用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衡量期刊的影响力、传播力、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价值,从而为优化期刊结构提供科学的依据。
公平公正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建立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公平评价体系,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使用。”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表示。“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(WJCI)”项目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,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、中国知网、清华大学图书馆、万方数据有限公司、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6家单位联合研制。WJCI综合评估各国科技论文产出、科研人员数量、期刊规模和水平来遴选全球优秀科技期刊,张铁明介绍,考虑到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需求,未来将设计更综合全面的科技期刊的世界影响力指数。“同时,要结合已有的学科体系,根据学科前沿和前沿学科的发展趋势,不断优化期刊分类体系设计,以保障新学科演变的发展需求。”他说。
科睿唯安业务总监宁笔表示,当前SCIE数据库工作重心已发生显著变化,过去期刊评价体系以扩容为主,如今工作重心转向剔除“问题期刊”,深化学术净化工作。2023年起ESCI新刊也可获得影响因子,并与SCIE期刊同台排名,为中国年轻期刊“走出去”提供更公平的机会。宁笔说,办刊能力与评价体系“双向奔赴”,有助于推动中国期刊走向世界舞台,掌握学术话语权,实现科技自立自强。
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学术期刊部副部长张颖娟指出,提升学术话语权,重在培育国内期刊土壤。她以汽车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项目为例,介绍了分级目录按照“价值导向、同行评议、等效使用”原则,经过定性评审、定量评价、建议稿评审、终评审定等环节产生。期刊评审过程中不仅积极听取各方意见,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期刊评价方法,设计期刊汽车领域相关度等特色指标,同时广泛动员汽车领域科技工作者参与,鼓励汽车学界和产业界深度参与期刊建设。“中文期刊一定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土壤。把学术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,让大家有更强的信心。”张颖娟说。